您当前位置:中国菏泽网  >  鄄城县  > 正文

仪素梅:留守学生的“老师妈妈”

作者: 焦同帅 来源: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: 2022-03-24 10:04

近日,在鄄城县李进士堂镇完小四年级三班里,一堂普通的语文课正在进行。

“哪位同学能用‘是……也是……’造句?”语文老师仪素梅面带微笑,期待着学生们踊跃回答。

“仪老师是我们的老师,也是我们的妈妈。”安静的教师里传来学生吴一凡(化名)响亮的回答。身为一名留守儿童,经常得到仪老师的关怀,吴一凡认为这才是最标准的答案。

话语击中了心房,如一股春风般的暖流涌进了教室里,湿润了仪素梅的眼睛,沁润了孩子们的心田。

从老师到妈妈,仪素梅对学生的打开方式全是爱。从教以来,仪素梅用爱呵护着每一位学生,尤其是对留守学生,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,还时刻牵挂着他们的生活。私下里,不少留守学生都亲切地唤她为“妈妈”。

“在我们班里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,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。孩子在家能够吃饱穿暖,几乎就是隔代教育的全部内容了。”仪素梅说,然而,这些对现代孩子的教育而言远远不够。这些孩子,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,心灵更需要呵护。

近年来,李进士堂完小紧紧围绕“成长的路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”的育人理念,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,并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活动。学校还成立了“心理咨询室”,及时对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。学校从生活、学习、心理上,对留守儿童进行全方位关爱,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阳光地成长。

班里有几个留守孩子、家庭状况如何、父母在何处务工,仪素梅都摸得一清二楚。有时候学生想父母了,家中的爷爷奶奶不会视频聊天,就会找仪素梅帮忙。

“我会事先和孩子父母联系,在他们方便的时间约定好,通过微信视频让孩子和他们聊天。”仪素梅说,有些孩子父母因工作原因,视频时间只能是晚上,她就一直等到晚上,再晚都会让孩子和父母通上话。

仪素梅还经常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留守学生家中走访,通过和学生的爷爷奶奶交流,了解孩子更多的内心想法。

仪素梅曾经教过一个叫张晓(化名)的学生,父母离异,父亲常年在外务工,跟着爷爷奶奶生活。

“那时候我刚开始带二年级,发现这个孩子话语不多。经过简单的了解,知道了一些他的家庭情况。”仪素梅说,第一次去他家时,看到他生活的场景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
“孩子的爷爷奶奶年龄已经很大了,对他的照料有些力不从心,他睡觉的房间很乱,我就帮着他收拾了一下。”仪素梅说。

此后,仪素梅经常到张晓家探望,还教会了他做一些简单的家务,可以替爷爷奶奶分担家务活。仪素梅还时常把一些鼓励的话语写在便利贴上,然后贴在张晓的作业本或课桌上。渐渐地,张晓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起来。

仪素梅告诉记者,有一次,她又到张晓家走访,临走时,张晓拉着她的衣角小声说:“老师,我能不能喊你一声妈妈?”

“孩子的这句话虽然声音很小,却让我泪流满面。”仪素梅说。

通讯员 刘永霞 记者 焦同帅

责任编辑:
分享到:
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|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:鲁新闻办[2004]20号 |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:37120180017
网站备案号:鲁ICP备09012531号 |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.cn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国菏泽网